扎“根”筑“魂”,為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紅色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通過加強和完善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使國有企業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成為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為實施“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戰略的重要力量,成為壯大綜合國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為我們黨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勝利的重要力量。
2020年1月5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并發出通知,通知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通知要求,各級黨委(黨組)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高度出發,把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作為管黨治黨的重要任務抓緊抓好,采取有力措施,強化責任落實,推動《條例》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如何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提高國有企業黨的建設質量,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國有企業黨建面臨的重要課題。
在此背景下,全國干部教育培訓浙江大學基地、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深入挖掘浙江紅色教育資源和國有企業黨建創新成果,開設“國有企業黨建實務與黨性教育專題研修班”,歷經多家企業的需求調研、實地走訪,圍繞黨的理論學習、黨性修養、黨建實務、紅色基因和實踐探索構建教學體系,創新教學模式,助力國有企業干部增強黨性、改進作風、提高能力、推動工作。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企黨建的重要論述,推動國企發展和黨的建設;
■重鑄紅色基因,提升國企干部黨性修養、使命擔當,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探尋國企之治的紅色密碼,推動國企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以黨建引領國企高質量發展;
■通過案例教學、樣本學習、結構化研討,碰撞思想火花,探索國企黨建工作新思路。
課程模塊
|
課程
|
理論學習
|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論述
|
加強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
|
黨性修養
|
新時代干部理想信念與擔當作為
|
疫情“大考”之下——共產黨員的黨性錘煉與修養
|
黨建實務
|
黨建為生產賦能——以高質量黨建推動國企高質量發展
|
案例教學:智慧黨建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
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經驗與啟示
|
紅色基因
|
微 黨 課:“紅船精神”的新時代價值
教學主題:重溫建黨歷史,感悟紅船精神
|
實踐探索
|
現場教學:杭鋼集團(浙江省屬國企黨建工作“十大樣本”)
教學主題:頂層設計系統謀劃為建成高質量轉型發展現代一流企業打好基礎
|
行動學習:結構化研討
聚焦國企黨建工作難點,頭腦風暴,匯聚團隊智慧,達成行動共識
|
■培養對象:國有企業黨委書記、副書記、黨員干部
■培訓時間:滾動開班,共5天學習
■研修費用:7500元/人
■學員規模:50人
■培訓地點:浙江大學
■培訓方式:課堂教學、案例教學、微黨課、結構化研討、實地參訪標桿企業等多種學習方式
■食宿安排:食宿統一安排
■投資對接:為企業、地方政府、投資機構搭建高效的招商、投資、融資對接平臺。
■人脈平臺:為來自全國20多個省份企業家學員,搭建最廣泛校友生態圈,組織游學互鑒,打通校友產業鏈。
■政產學研:為企業搭建政產學研全面合作交流平臺,打造企業創新驅動生態圈。
■師董咨詢:整合學界、商界、政界等名師,組建師董會,為學員企業提供各類咨詢服務。
■高端論壇:不定期舉辦高端論壇,結識全國各地管理精英,參加其他各類校友活動,拓展人脈資源。
■子女教育:依托繼續教育學院留學培訓平臺,為學員提供子女出國留學教育和咨詢服務。
姓名
|
簡介
|
|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黨支部書記;中國民生研究院民生智庫、特研究員;主持研究國務院國資委政策性大型課題研究十余項
|
阮 青
|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延安干部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新華社黨校等多所院校的特聘教授
|
|
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所所長;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基地首席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
|
張小勇
|
浙江大學繼續教育特約教師;原浙江省直機關工作委員會正廳級副書記
|
徐連林
|
浙江紅船干部學院副院長;嘉興市委黨校副校長、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市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浙江省“兩學一做”、省“紅船精神”宣講團成員
|
|
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
|
■完成課程學習后頒發浙江大學繼續教育結業證書。證書上蓋有浙江大學繼續教育管理處紅印,登陸浙江大學繼續教育管理處網站可以查詢。
推薦閱讀:
外部培訓機構以浙江大學名義進行招生宣傳均未經許可,請通過正規渠道報名學習
報名電話:0571-86971085、88273072
? 通訊地址
全國干部教育培訓浙江大學基地、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